close
Blogtrottr
Mobile01熱門文章
恆定光圈的歷史新頁 Sigma 18-35mm f/1.8 DC HSM
Jul 11th 2013, 01:49

按這裡檢視圖片
2012是Sigma開始翻身的一年,這間過去被人家當作是「副廠」、專為其他廠牌機身製造鏡頭的自有品牌,在2012宣布新的產品布局與設計之後讓世人有了不小的驚豔。近期推出的35mm f/1.4DG,其表現在許多網站的評測比Canon或Nikon自己的35mm f/1.4來的更佳,討論區的熱度與蓋大樓也是持續不斷。我覺得Simga有點像Olympus,他們給我的感覺都是勇於創新、勇於打破現狀。甚至有些"Think Different",Sigma的Foveon X3感光元件就是一個例子。而今天他們要推出一個很誇張的鏡頭:18-35mm f/1.8 DC。

對鏡頭稍微有了解的人一定知道,一顆變焦鏡頭上,焦段後面標示的光圈值如果不是以區間來表示,─例如f/3.5-5.6─而是如f/2.8或f/4這樣,那它就是一顆恆定光圈鏡頭。通常這樣的鏡頭都不便宜,因為要在不同焦段下維持相同的光圈值,其結構會比普通的變動光圈鏡頭來的複雜許多,而且為了維持光圈全開的畫質,裡面的用料廠商也會毫不手軟的放好東西進去,最後的結果就是一顆又大又重又貴的鏡頭,對於攝影的初學者或者是想要輕鬆拍照的人來說,很難說服自己去花大把鈔票來買這樣的器材。

Sigma 18-35mm f/1.8是一款APS-C片幅恆定光圈鏡頭,它不但光圈恆定,而且光圈比目前數位單眼的所有恆定光圈鏡頭都來的大,但在定價上卻又遠低於其他鏡頭,這讓第一次看到規格與價格的小編都嚇傻了。這款絕對可以在DSLR鏡頭歷史上留名的18-35mm f/1.8有著優異的規格,但其表現到底又是如何呢?

鏡頭外觀

按這裡檢視圖片
鏡頭的全名為18-35mm F1.8 DC HSM

DC:APS-C片幅專用鏡,適用於Canon EF-S、Nikon F、Pentax PK、Sony A,以及Sigma SA接環,支援度非常廣泛。
HSM(Hyper-Sonic Motor):超音波對焦馬達。

最大光圈為f/1.8,最小光圈f/16,鏡頭結構為有12群17片,光圈葉片為9片。另外此鏡頭還有使用4片非球面鏡片,以及5片超SLD(Super-Low Dispersion, 超低色散鏡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35mm f/1.8DC其實一點都不小,體積為122x79mm,12.2公分的鏡頭在APS-C等級的相機裡應該跟部分稍微長焦的鏡頭差不多長。裝上遮光罩後體積又會再往上提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鏡頭背面沒什麼特殊的標示。手握的部分為三截,前面跟後面分別是橡膠製的對焦環與變焦環,而中間只是幫助握持的塑膠製紋路而已。下方的013(念起來好像是會在高中同學裡出現的名字)是出廠年份。

按這裡檢視圖片
對焦尺表,最近對焦距離為28公分,超過2公尺則標示為無限遠。

28公分聽起來不怎麼樣嘛!如果你常使用的是小相機的話,你或許會覺得28公分的最近對焦距離太遠了,但對於數位單眼的鏡頭來說,35或45公分的最近對焦距離反而比較常見,28公分的規格並不算遠。而且這不是微距使用的鏡頭,所以也不是設計用來把東西拍得很大為目標。數位單眼的最近對焦距離是由感光元件的位置開始起算,而不是從鏡片最前端開始。這次我使用的機身為Canon 7D,我粗略的量了一下從鏡頭前端到感光元件的長度大約是17公分,也就是我拿起相機以最近可以對焦的距離拍攝,這顆鏡頭距離物體會只有11公分,靠的這麼近會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物體可能會因為相機擋住光線而有陰影,第二個是手震會很容易被看出來,不過這些都好克服,稍微調整一下即可。

28公分的最近拍攝距離當然是優點!請問各位有在餐廳拍食物時感到「退無可退」的窘境過嗎?如果你想要給食物做特寫,對焦距離不夠近的話是很難拍的。

如果跟其他C、N家的原廠鏡頭比起來,在最近拍攝距離上的規格又是如何呢?(Sony與Pentax的網友抱歉,為了不要讓表格太長,我只取了這兩家的鏡頭,不是不敬的意思。)

鏡頭 最大光圈 最近對焦距離(cm) 放大倍率
Canon 15-85mm IS f/3.5-5.6 35 1:4.8
Canon 17-55mm IS f/2.8 35 1:5.9
Canon 18-55mm IS STM f/3.5-5.6 25 1:2.7
Canon 18-135mm IS STM f/3.5-5.6 45 1:3.6
Canon 18-200mm IS f/3.5-5.6 45 1:4.2
Nikon 16-85mm VR f/3.5-5.6 38 1:4.6
Nikon 17-55mm f/2.8 36 1:5
Nikon 18-55mm VR f/3.5-5.6 28 1:3.2
Nikon 18-105mm VR f/3.5-5.6 45 1:5
Nikon 18-200mm VR f/3.5-5.6 50 1:4.5
Nikon 18-300mm VR f/3.5-5.6 45 1:3.2
Sigma 18-35mm
f/1.8 28 1:4.3

表格中我只取Canon、Nikon兩家鏡頭,裡面也只選了EF-S與DX鏡頭。

我粗略的抓了一些初學者可能會購買的APS-C專用變焦鏡頭,專從最大光圈、最近對焦距離、放大倍率來看。如果是在完全相同的機身上,Sigma 18-35mm f/1.8的最近對焦距離只輸給Canon最最基本的18-55mm f/3.5-5.6 IS STM,可是歹勢厚!這兩者的光圈可是天差地遠。放大倍率的部分1:4.3並不算大,所以相對來說還是略輸一些鏡頭,不過如果你想要真的把整隻蒼蠅,或者1000塊鈔票上的小孩臉部塞滿整個畫面,建議各位還是去買顆微距鏡才是。

按這裡檢視圖片

鏡頭下面一個發亮的"A"是什麼意思?這是Sigma對三個不同鏡頭產品線的簡稱。

Sigma在2012年9月17日德國科隆的Photokina展出中宣布,未來的Sigma鏡頭產品將分為三線,分別是Contemporary、Sport、Art。Contemporary是以最新的科技製造鏡頭,並且保有輕巧高畫質的特色,以標準、望遠或高倍變焦旅遊鏡為主;Sports是專為體育、生態攝影所打造的望遠或超望遠鏡頭,Art則是為想要揮灑創意的族群所生,高品質的大光圈鏡頭、廣角與超廣角鏡頭,還有微距或魚眼鏡等等都在Art的範疇之內。18-35mm f/1.8的超大恆定光圈當然也是屬Art等級,在鏡頭上以A標示。

按這裡檢視圖片
恭喜各位!Made In Japan!鏡頭也是金屬製,質感與手感No Problemo~

現代變焦鏡頭的側邊多半有幾個切換鈕,例如自動/手動對焦切換、鏡頭鎖定、防手震啟閉、防手震等級等等,一開始看會有點讓人不知所措,但這顆鏡頭就很簡單,要嘛自動對焦,要嘛手動對焦,不須囉嗦。

另外這顆鏡頭也沒有防手震,鏡皇級的f/2.8都沒有防手震了,f/1.8還有什麼要防手震的理由嗎?好啦,要做也是可以,不過那多出來的價格我們一定不會喜歡,防手震這種東西還是留給望遠鏡頭,我們就多吃點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快就比較不容易手抖了你說是吧?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35mm f/1.8是金屬材質,所以鏡頭一定不會輕的,搭配上f/1.8的大光圈,各位期盼它的重量是多少呢?答案是810公克,重嗎?我們拿剛剛那張表上的鏡頭比較看看就知道:

鏡頭 體積(最大直徑 x 最短長度mm) 重量(公克)
Canon 15-85mm IS f/3.5-5.6 81.6 x 87.5 575
Canon 17-55mm IS f/2.8 83.5 x 110.6 645
Canon 18-55mm IS STM f/3.5-5.6 75.2 x 69 205
Canon 18-135mm IS STM f/3.5-5.6 76.6 x 96 480
Canon 18-200mm IS f/3.5-5.6 78.6 x 100.5 595
Nikon 16-85mm VR f/3.5-5.6 72 x 85 485
Nikon 17-55mm f/2.8 85.5 x 110.5 755
Nikon 18-55mm VR f/3.5-5.6 73 x 79 265
Nikon 18-105mm VR f/3.5-5.6 76 x 89 420
Nikon 18-200mm VR f/3.5-5.6 77 x 96.5 560
Nikon 18-300mm VR f/3.5-5.6 83 x 120 830
Sigma 18-35mm f/1.8 78 x 121 810

以這些初學者常買,或者不至於太高價的鏡頭來說,體積上就只有Nikon 18-300這款又大又重的旅遊鏡才能與18-35mm f/1.8並駕齊驅,不過我們的18-300可是16.7倍超大變焦倍率的數位鏡頭,而18-35mm僅僅只有1.94倍。所以這管會大的原因絕對不是變焦倍率的因素,而是從18端到35端都是f/1.8的恆定光圈規格。上面這張表除了兩款頂級的17-55mm是恆定光圈f/2.8以外,所有的鏡頭都會因為焦距的轉換而改變光圈值。而恆定光圈一方面是它們常使用最好的材質來製造,二方面是為了需要更大的鏡片來維持進光量以支撐這樣的大光圈,所以恆定光圈鏡頭通常跟大、重兩個字脫不了關係。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Hi-ISO Hater,那你一定需要一個大光圈鏡頭,尤其是在陰暗的餐廳吃飯時f/3.5搭配ISO400的拍照成功率大約是10張中1張,不敗顆大光圈鏡頭怎麼行呢?以下列出初學者在18至35mm之間常會購買的大光圈定焦鏡。

鏡頭 體積(最大直徑 x 最短長度mm) 重量(公克)
Canon 20mm f/2.8 77.5 x 70.6 405
Canon 24mm f/2.8 IS 68.4 x 55.7 280
Canon 28mm f/2.8 IS 68.4 x 51.5 260
Canon 35mm f/2 IS 77.9 x 62.6 335
Nikon 24mm f/2.8D 64.5 x 46 270
Nikon 20mm f/2.8D 49 x 42.5 270
Nikon 28mm f/1.8G 73 x 80.5 330
Nikon 35mm f/1.8G DX 70 x 52.5 200

我只挑幾款售價相對低廉的,24mm f/1.4跟35mm f/1.4這種檔次的我們還是不要列的好,免得讀者說01害人不淺。

市面上給APS-C片幅數位單眼專用的定焦鏡頭裡,各位有見過20mm(即等效30mm或32mm, 依相機而定)以下且光圈大於f/2的嗎?以Canon或Nikon兩家大廠來說,沒有。多半都是f/2.8而且是全片幅可用的規格,而沒有的意思是這焦段的大光圈沒有市場嗎?我想不是的,24mm f/1.4在全片幅下的表現依然是廣受好評,不僅僅是它們光圈全開的畫質表現,當然還有在微光下的集光能力。

所以Sigma 出了這款18-35mm f/1.8,代表你在規格上同時擁有了18mm f/1.8、20mm f/1.8、24mm f/1.8、28mm f/1.8、30mm f/1.8、35mm f/1.8這些焦段的定焦鏡,好啦,你要19mm f/1.8、23mm f/1.8也是可以,反正每一個焦段的最大光圈都是f/1.8,撇開畫質先不考慮的話,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另外帶一個這些焦段的大光圈鏡頭出門,而且很令人心動的是,這顆鏡頭的最大光圈比C、N兩家的廣角大光圈定焦鏡都來的大。

想想看你可以少帶幾顆鏡頭出門。

換個角度,若單純以重量來看的話,假設你同時帶一顆變焦鏡與一顆定焦鏡出門好了,上面兩張表最輕的各一顆鏡頭加起來,C、N兩牌分別是465與535公克,依然是低於18-35mm f/1.85的810公克。但若是以常見的kit鏡如Canon 18-135 STM與Nikon 18-105VR來看的話,隨隨便便搭一顆定焦鏡都可以接近Sigma 18-35mm f/1.8的重量。所以是要選擇帶兩顆輕的鏡頭出門,或者是一顆重的鏡頭背整天,就看各位能夠接受哪種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Sigma 18-35mm f/1.8是APS-C片幅中這個焦段範圍中光圈最大的,不論是變焦鏡或定焦鏡都是。

按這裡檢視圖片
鏡尾的鏡片組在對焦時不會移動,而前玉的鏡片亦為固定,所以這顆鏡頭為內對焦,變焦時鏡頭全長亦不變,所以也是內變焦,但變焦時後玉會移動,移動範圍目測約為0.5公分,應該不需要太擔心因為變焦而造成入塵的問題。

按這裡檢視圖片
恆伸寄來的18-35mm 18-35mm f/1.8接環為Canon EF-S,無奈7D MKII遲遲未現身,而70D也沒有送達01總部,就還是使用Canon現在的APS-C機皇7D囉~

按這裡檢視圖片
12.1公分的鏡身長度看起來跟7D很搭,但裝在7D上還是有一點點頭重腳輕就是了,若裝的機身是700D或100D,恩...肯定會頭重腳輕到一個不行。7D+1835mm f/1.8,總重量為820g+810g,總共1.63公斤在手上,是個一點都不小的負擔。

按這裡檢視圖片
介紹完鏡頭外觀後跟大家介紹一個很酷的產品─USB連接槽,就是拿來給你調焦用的,以往覺得鏡頭對焦不準時就要跑一趟客服中心來調焦,雖然恆伸是出了名的佛心,阿可是我就是不想出門怎麼辦!有了調焦器之後,你家就是客服中心!(多帥啊~)

除了調焦之外,這個連接槽的功能還能夠讓鏡頭更新韌體,在Sport系列鏡頭還能自定義對焦速度、對焦鎖定、防手震等等設定。

按這裡檢視圖片
簡單來說,它就是能夠透過USB讓鏡頭、電腦兩者做連接的裝置,然後從電腦端軟體寫新的韌體進去鏡頭裡,算是一個電腦與鏡頭溝通的橋樑。我原本想像中的調焦是有個老師傅,開著鹵素燈、肩上有條毛巾,在滿是鏡頭的桌上用微小到不行的螺絲起子轉啊轉這樣,但其實沒那麼浪漫,調焦的方式你我都會,只要點點滑鼠就可以,簡單到不行。

按這裡檢視圖片
給Canon接環的叫做UD-01 EO,Nikon的叫做UD-01 NA,Sigma的叫做UD-01 SA。上方是USB插槽。連接上電腦後至Sigma官方網站下載Sigma Optimization Pro軟體,即可開始調整鏡頭參數。

按這裡檢視圖片
旋上鏡頭、插上USB插槽,咱們開始調焦!

按這裡檢視圖片
至官方網站下載Sigma Optimization Pro之後,接上鏡頭並且開啟軟體,電腦就會依照鏡頭上的電子接點來辨認出你所使用的鏡頭。右方有「韌體更新」與「自訂」選項。點選「韌體更新」後,電腦會自動上網確認你目前這顆鏡頭的韌體版本,若有可更新的韌體,電腦會自動更新。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上圖畫面中按下「自訂」即可進入下一層選單:「對焦設定」以及灰色無法選擇的「自訂模式設定」。自訂模式設定應該就是Sports系列鏡頭用來調整對焦速度或對焦鎖定、防手震等等的設定位置。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就是調焦畫面,就這麼簡單。在上面用滑鼠點選加或減就可以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每一個焦段它將之分為四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可以做正負20的微調,左邊的正20就剛好是右邊的負20,所以幅度不但細微,而且還滿大的。說明書並沒有寫每一個正或負1的刻度為多少距離,所以我想調焦還是要不斷的接上USB連接槽與機身接環,如此反覆檢查才行。

目前USB連接槽支援的鏡頭有:
17-70mm F2.8-4 DC MARCO OS HSM
18-35mm f/1.8 DC HSM
30mm f/1.4 DC HSM
35mm f/1.4 DG HSM
120-300mm F2.8 DG OS HSM

對焦速度與其他實拍表現

按這裡檢視圖片
接下來我們要以一連串實拍的方式直接來檢視各個鏡頭的表現,關於紫邊、耀光、鬼影等等名詞的解釋,各位可以參照這篇文章

對焦速度
[embedded content]
在對焦速度上,因為使用了超音波對焦馬達HSM的關係,Sigma 18-35mm f/1.8的對焦速度相當快,半按快門後毫不延遲的開始作動,而且對焦行程看起來也不長,搭配上7D近乎神速的對焦系統,可以能夠很快速的合焦。

各級光圈銳利度
按這裡檢視圖片
大家除了規格之外,最關心的大概就是銳利度了吧?這裡以原圖裁切來給各位看看。拍攝的物體為令人懷念的卡式電話亭(還是磁條式的喔~)裁切部分為畫面最中央。

按這裡檢視圖片
裁切圖應該非常明顯,光圈全開的銳利度會掉很多,畫質的減損非常明顯,大概要把光圈縮到f/4才會夠清楚。跟現在的鏡頭光圈全開的銳利度比起來,這顆算是掉的比較多的,畢竟別人是光圈全開是f/2.8,這顆鏡頭還要多撐4/3級光圈,銳利度當然會差一些。如果你把這顆鏡頭的最大光圈當作f/2.8,那這樣的畫質應該就會覺得還ok了。

實拍圖片
接下來,我們要用大量的實拍圖片來解說這顆鏡頭的表現。相機為EOS 7D,參數設定為RAW檔拍攝,使用Canon DPP轉檔,部分黃昏時白平衡設定為陽光,相片風格為「標準」,以求還原鏡頭表現。

另外,可能是因為小編對於這樣的鏡頭還不夠熟悉的緣故,有些照片看起來不太有對到焦,我想可能是因為光圈太大而我無意識的有前後移動之故,讓畫面造成模糊,但我覺得它們依然是不錯的相片,所以一樣放上來讓大家參考參考,希望大家看到有點模糊的相片也可以鞭小力一點,就當作是看看鏡頭發色囉~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8 1/64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100 f/1.8 1/100s
九片光圈葉片,可以製造出很圓的光點散景,而且柔化的現象也相當不錯。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0 f/10 1/30s
鏡頭的耀光不多,並不會讓人覺得氾濫。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9 1/80s
鬼影的部分依然是有,上圖是我千方百計而得出來鬼影最多、最明顯的畫面,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1.8 1/6400s
紫邊的部分請各位看看畫面中的樹葉。其實幾乎看不到紫邊,我想是因為Sigma大手筆的一口氣使用5片超低色散鏡片的緣故。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6.3 1/32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23mm ISO100 f/3.5 1/32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29mm ISO125 f/8 1/40s

未成年請勿飲酒
按這裡檢視圖片
未成年請勿飲酒
31mm ISO100 f/1.8 1/8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19mm ISO100 f/16 4s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800 f/1.8 1/40s
對焦位置在左邊的馬眼(疑?)我多拍了幾張,所以它應該是對到焦而且沒有明顯手震的,但銳利度看起來實在是還好而已。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250 f/2.8 1/160s

按這裡檢視圖片35mm ISO250 f/1.8 1/350s
雖然28公分的最近對焦距離好用,但非不得已,不要全開光圈來近拍,因為景深會變得非常淺,反而會讓人看不清楚拍的到底是什麼。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1.8 1/4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1.8 1/50s

未成年請勿飲酒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100 f/2.8 1/80s
未成年請勿飲酒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60 f/2.8 1/25s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320 f/2.8 1/5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800 f/11 1/125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500 f/1.8 1/80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800 f/10 ISO800

按這裡檢視圖片
28mm ISO100 f/9 1/25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100 f/1.8 1/40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8 1/20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7.1 1/8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800 f/11 1/200s
這張是真的沒對到焦,事實上我根本沒注意到到底對焦在哪個位置,純粹是很喜歡這張照片的氛圍而已。

按這裡檢視圖片
26mm ISO400 f/8 1/125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1.8 1/800s
要在廣角焦段中見到散景,除非你把主體靠得很近,不然就使用全片幅拍照,要在APS-C鏡頭裡面、距離主體大約兩公尺拍照的情況下還有這樣的散景實在是不容易。雖然不是像50mm f/1.4或85mm f/1.4這樣糊的亂七八糟,不過薄薄的散景依然相當有美感。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3.5 1/25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5 1/16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f/1.8 1/125s
這是我本次實拍照片中最愛的一張照片,拍攝地點在連接劍潭捷運站與台北美術館的中山橋上。剛好是紅燈所以橋上一台車也沒有的下班時刻。陽光從左方斜斜的射進來,把欄杆的影子拉得長長,整張相片看起來安靜極了,讓我想起今年去日本採訪時,傍晚時分金色的秋葉原街道,這張照片讓我覺得很安靜。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200 f/4.5 1/30s
轉頭一看,發現太陽送我一塊本壘板阿~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1.8 1/50s
其實我對焦的位置是在車頭燈,但不知道為什麼清楚的地方是在椅墊上,我是使用先構圖再移動對焦點拍攝。

其實拍攝的時候我一直有注意到一個問題:對焦不太準。這不是需要調焦或怎麼樣,因為準的還是占大多數,但有時候就是明明機身已經嗶嗶顯示合焦了,但畫面就是沒對焦在我想要的地方,發生的機率不高,但偶爾會出現。跟吉姆借來的7D沒問題,使用其他鏡頭都可以想對哪就對哪,這顆18-35mm f/1.8在多數情況下也準,就是有時候無法對焦在我想要的地方。我相信不是機身的問題,但我也不確定是不是鏡頭的關係,或者是我使用習慣上的問題也說不一定。可是我不知道要怎麼樣向各位清楚的展示我所遇到的情況,請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們在正式開賣的時候實際試用看看,確保你不會覺得有任何奇怪的地方再做決定。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500 f/1.8 1/320s
這張也是沒對到焦,因為女生不斷地在走,可能是因為剛下班(或後面一直有個奇怪的人拿著相機對她猛拍)的緣故,她走的奇快,所以我也沒時間搞什麼陷阱對焦,只是邊走邊按快門。我非常喜歡太陽灑在這個畫面的光線,裡面有個人可以讓原本寧靜的氛圍多了一分動感。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5 1/25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100 f/10 1/100s

看到海灘,代表...

愛曼達執行特企的時候我也在啦~哈哈!當然要為各位謀點福利,阿不對,是為這個鏡頭拍點人像的實拍照,才能讓大家瞭解這個鏡頭的膚色表現嘛~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4 1/10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26mm ISO100 f/2.8 1/125s
另外一個沒對到焦的例子,這張照片我很確定對焦位置在Chenny臉上,合焦聲也聽得一清二楚,但沒中就是沒中。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250 f/2.5 1/200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250 f/5.6 1/125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100 f/6.3 1/32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800 f/1.8 1/25s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1600 f/1.8 1/4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1600 f/1.8 1/30s
即便是f/1.8,但感光度依然要拉到1600以上才有1/30s秒的快門,如果在同樣的亮度下使用f/3.5的光圈,那麼你的快門速度會變成:1/8秒!自求多福囉~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100 f/6.3 1/32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100 f/2.5 1/32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2.5 1/160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3.2 1/160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100 f/2.8 1/800s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100 f/4 1/250s
咳咳!看膚色看膚色!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100 f/4 1/200s

結論與使用心得

無可取代的f/1.8恆定光圈,還有價格
按這裡檢視圖片
26mm ISO250 f/2.5 1/4000s
我記得以前有個網友提問,意思大概像是在說:「如果恆定光圈在望遠端也能保有f/2.8,那就代表這顆鏡頭在廣角端其實也可以做到比f/2.8更大對不對?即使它不是恆定光圈我也可以接受。」他的想法很好,我那時也希望如果有家廠商可以做個f/1.8-2.8的鏡頭,那我也會很有興趣。但Sigma告訴你:「不!我要你從廣角端到望遠端都有f/1.8!」

這顆鏡頭我覺得不能算是創新者,但絕對是個遊戲破壞者,它不改變遊戲規則,但它破壞遊戲(就好像卡片遊戲玩到一半結果有人突然拿張超強的卡衝進來一樣)。f/1.8就是比f/2.8更能縮短快門速度、更能創造淺景深,這是絕對的事實,Sigma做到了,紮紮實實的讓所有人都嚇了一大跳。我很高興Sigma做出我們以前想都不敢去想的產品。

再來,這張遊戲卡不但強,而且還很便宜,請原諒我們不能在文章裡面出現價格資訊,但這個特點實在不提不行。它的價格對於這樣的規格來說實在是佛心來的,因為這樣的定價已經比C、N兩家市面上的所有恆定光圈鏡頭來的便宜許多,對於部分鏡頭來說甚至是一半的價位,但是光圈足足比其他大了4/3級。有了這顆鏡頭,同樣的焦段可以省下你同時買變焦鏡與定焦鏡的錢,也可以節省一下包包的空間。

焦段與重量是需要考慮的地方
按這裡檢視圖片
35mm ISO100 f/2.8 1/400s
18-35mm,拿計算機按一下才知道僅僅只有1.94倍光學變焦,其實非常的短,最多就是拍全身人帶景與半身人帶景這樣的差異而已,甚至要做個半身人像特寫都必須要靠很近才行。市面上的恆定光圈鏡頭焦段少說也是17-55mm的3.2倍光學變焦,而且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還會覺得有點不夠咧~如果你想要拍些有明顯淺景深的人像或望遠焦段,還是要入手如50mm或70-200mm這樣的鏡頭,較符合常見的人像或者是望遠的拍攝題材。

除了上述的光圈、體積、焦段以外,重量也是買鏡頭時常常會考量的點。隨身帶著810公克的重量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即便是最輕最薄最小的EOS 100D,裝上電池與記憶卡後也依然有407公克,等於你隨時要把超過1.2公斤的器材掛在脖子上,這樣的重量如果不是對拍照有一定的熱情,一定會讓你覺得很辛苦,請你在下手之前先看看自己手上的器材重量,再想想如果增加重量的話,是否自己還能夠負荷?

誰會需要這顆鏡頭?
按這裡檢視圖片
18mm ISO100 f/3.2 1/1600s
如果你的要求不是光圈全開到f/8都有優異的畫質,那我覺得大概沒有什麼理由不將這顆18-35mm f/1.8放在口袋名單內好好考慮考慮,就算是拿著85mm f/1.4或70-200mm f/2.8的人也會在陰暗的室內拍拍朋友或家人。有拿過35mm或50mm大光圈定焦鏡在餐廳幫朋友拍合照的人,一定能夠了解那種退無可退的痛苦,偏偏自己預算又不夠去買全幅機 + 24mm f/1.4,只能盡一切可能的去貼在牆壁上拍照,然後請朋友們再站靠近一些,18mm端的f/1.8可以將這個問題一次解決;又例如你想要在微光下拍照,卻又不想提高太多感光度讓雜訊滿天飛,f/1.8的光圈可以同時縮短快門時間,又可以降低雜訊出現的機會;喜歡拍攝星空朋友有福了,因為f/1.8的大光圈可以讓星軌看起來更粗,若拍星點的話也可以不需要太長的曝光時間,累積的雜訊自然也會少一些,鏡頭的紫邊也少,拍星點的時候也不需要太擔心會星星上有奇怪的紫光出現。只要你能夠接受它的焦段與重量,它所能帶來的方便性是目前市面上的鏡頭都無可取代的。另外,光圈全開的銳利度各位其實可以不用太擔心,因為Lightroom後製一下就可以要多清楚有多清楚。如果不會修圖的話,學一下吧~簡單的幾個步驟可以讓你的鏡頭變得更棒喔~

綜觀如上所述,Sigma 18-35mm f/1.8 DC是一款物超所值的鏡頭,小編建議有Canon、Nikon、Pentax、Sony或Sigma的APS-C級數位單眼的朋友,將此鏡頭列入關注名單之內,它所帶來的方便性與表現是前所未有的,但也請各位務必在下手之前,先確認它的重量是你所能接受,並且到店裡試玩看看,這樣才能選到各位理想中的鏡頭喔~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u5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